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双下肢动脉硬化会引起瘫痪吗

2024.09.10 18:14

双下肢动脉硬化有可能引起瘫痪。

双下肢动脉硬化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下肢动脉导致的。随着病情的进展,动脉管腔会逐渐狭窄甚至闭塞,从而严重影响下肢的血液供应。当病变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导致下肢肌肉、神经等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果这种缺血状态持续得不到改善,下肢肌肉的功能会逐渐减退、萎缩,进而影响下肢的运动功能,最终可能导致瘫痪的发生。严重的下肢动脉硬化还可能并发急性血栓形成等严重情况,这会进一步加重下肢的缺血程度,使瘫痪的风险大大增加。

不仅如此,双下肢动脉硬化除了可能引发瘫痪这一严重后果外,还会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和不便。患者可能经常出现下肢疼痛、麻木、发凉等症状,尤其在行走等活动后会明显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由于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还容易出现伤口愈合困难、溃疡甚至坏疽等情况,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对于双下肢动脉硬化,必须高度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同时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或其他必要的治疗措施,以延缓病情进展,降低瘫痪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尽可能地保护下肢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