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子宫萎缩是怎么回事

2025.04.16 11:03

子宫萎缩是指子宫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常见原因包括雌激素水平下降、长期哺乳、手术或放疗损伤、慢性炎症刺激、先天发育异常等,具体分析如下:

1.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是维持子宫正常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激素,随着卵巢功能衰退或内分泌紊乱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及肌层逐渐变薄,子宫体积缩小,常见于绝经后女性或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

2.长期哺乳:哺乳期体内泌乳素水平升高会抑制雌激素分泌,若哺乳时间过长且未及时补充营养,可能引起子宫暂时性萎缩,通常停止哺乳后可逐渐恢复。

3.手术或放疗损伤:子宫手术如子宫部分切除、刮宫过度等直接损伤子宫内膜或肌层,盆腔放疗则可能破坏子宫血管及组织再生能力,导致不可逆萎缩。

4.慢性炎症刺激:如盆腔炎、子宫内膜结核等长期炎症会导致子宫组织纤维化、粘连,血流供应减少,最终引发萎缩性改变。

5.先天发育异常:部分患者因遗传或胚胎期发育障碍,子宫先天发育不良,表现为宫体狭小、肌层薄弱,此类萎缩通常伴随月经稀少或闭经。

子宫萎缩的临床表现与病因密切相关,需结合病史、激素水平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及时干预可延缓进展,但部分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萎缩可能难以逆转,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