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怀孕期间需要做什么检查

2025.04.28 17:44

怀孕期间需要做的检查包括定期产前检查、血液检查、超声检查、糖耐量试验、胎心监护。具体分析如下:

1.定期产前检查:怀孕期间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以监测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检查内容包括测量血压、体重、宫高、腹围等,评估胎位和胎儿发育情况。医生会根据孕周安排检查频率,早期每月一次,后期逐渐增加至每周一次。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贫血等并发症,确保母婴安全。

2.血液检查:怀孕期间需进行多次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传染病筛查等。血常规可判断是否贫血,血型检查为输血做准备,肝功能肾功能评估母体代谢状态,传染病筛查排除乙肝、梅毒等可能影响胎儿的疾病。血液检查是评估孕妇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3.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孕期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观察胎儿发育情况。早期超声确认孕周和胎心,中期排查胎儿结构异常,晚期评估胎盘位置和羊水量。三维或四维超声能更清晰显示胎儿面部和肢体细节,帮助发现先天性畸形。超声检查无创安全,是孕期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

4.糖耐量试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主要通过糖耐量试验完成,通常在孕24-28周进行。孕妇需空腹饮用葡萄糖水,随后分时段抽血检测血糖水平。若结果异常,提示妊娠期糖尿病风险,需调整饮食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引发巨大儿、早产等并发症,及时筛查干预至关重要。

5.胎心监护:孕晚期需定期进行胎心监护,通过胎心仪记录胎儿心率和宫缩情况。胎心监护可评估胎儿宫内状态,发现缺氧等异常。正常胎心率范围为110-160次/分,变异良好表明胎儿健康。若胎心异常,需进一步检查或提前终止妊娠。胎心监护是保障胎儿安全的重要措施。

孕期检查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规范的医学监测,能够有效降低妊娠风险,确保顺利分娩。孕妇应积极配合医生安排,按时完成各项检查,为胎儿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