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什么是阳虚内寒的症状

2025.11.03 16:23

阳虚内寒是中医术语,指体内阳气不足导致阴寒内生的病理状态。主要症状包括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等,女性可能出现月经推迟、痛经,男性常见性功能减退。

阳虚内寒的核心在于阳气虚衰,无法温煦脏腑和肢体。阳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等功能,一旦不足,身体会表现出寒象。例如,手脚冰凉是阳气不能达于四肢;腹泻便溏因脾阳不足,运化无力;夜尿频多源于肾阳亏虚,膀胱气化失常。这类体质者易感疲劳,稍动则气短,舌淡胖有齿痕,脉沉迟无力,均是阳气虚弱的表现。长期阳虚还可能引发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等。

调理阳虚内寒需注重温补阳气,避免生冷寒凉食物,如冷饮、西瓜、绿豆等。饮食可多选羊肉、韭菜、桂圆等温性食材,配合艾灸、泡脚等外治法提升阳气。需注意,过度劳累或情绪抑郁会耗伤阳气,应保持规律作息和心态平和。若症状严重,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如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不可自行滥用温补药物,以免助火伤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