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哪些药物会导致尿路感染尿血

2025.11.03 22:12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尿路感染或尿血,如抗生素破坏菌群平衡、抗肿瘤药物损伤泌尿道上皮、抗凝剂增加出血风险、免疫抑制剂降低防御能力、非甾体抗炎药引发黏膜损伤。具体分析如下:

1.抗生素破坏菌群平衡: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能杀灭有益菌群,导致致病菌过度繁殖,引发尿路感染。部分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还可能直接刺激尿道黏膜,造成血尿。药物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泄时,浓度过高会损伤肾小管,出现镜下血尿。

2.抗肿瘤药物损伤泌尿道上皮: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在体内分解后产生丙烯醛,直接刺激膀胱黏膜,引发出血性膀胱炎。顺铂等药物则通过肾毒性作用导致肾小管坏死,表现为尿血合并蛋白尿。此类损伤通常与剂量累积相关。

3.抗凝剂增加出血风险:华法林或肝素过量使用会抑制凝血功能,使泌尿系统微小血管破裂出血。原有尿路炎症或结石的患者更易出现肉眼血尿。需监测凝血指标调整剂量,避免自发性出血。

4.免疫抑制剂降低防御能力:糖皮质激素或环孢素等药物抑制免疫细胞功能,使病原体易于侵入尿道黏膜。长期用药者可能反复发生耐药菌感染,并伴随排尿疼痛和血尿症状。

5.非甾体抗炎药引发黏膜损伤: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黏膜保护性黏液分泌。尿道黏膜缺血缺氧后易糜烂出血,尤其脱水状态下药物结晶可进一步划伤尿路。

用药期间需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出现粉红色或洗肉水样尿应立即就医。定期检查肾功能和尿常规,避免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持每日充足饮水,减少药物在尿路滞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