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有排便感觉拉不出来怎么回事

2024.12.03 11:23

有排便感觉却拉不出来可能是便秘、直肠脱垂、痔疮、肠道肿瘤、盆底肌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便秘:便秘是常见原因,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水分摄入不足、运动量过少等都可能引发。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当摄入过少时,粪便干结难以排出。水分不足会使大便干结变硬。运动量少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改善方法包括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天至少1500-2000mL;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2.直肠脱垂:直肠脱垂时,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向下移位,堆积在肛管直肠内,会产生排便不尽感。可能与盆底组织薄弱、长期腹压增加有关。例如老年人肌肉松弛、长期便秘或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情况。患者需要避免增加腹压的行为,积极治疗便秘、咳嗽等基础疾病,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痔疮:尤其是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脱出、肿胀,刺激肛门直肠部位的神经,产生排便感却难以排出粪便。这与久坐、久站、不良排便习惯等有关。经常久坐或久站会影响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排便习惯如长时间蹲厕、用力排便等会加重痔疮症状。患者要避免久坐久站,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必要时使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4.肠道肿瘤:肠道内的肿瘤,如直肠癌等,会占据肠腔空间,还可能刺激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排便困难和排便不尽感。肿瘤的发生与遗传、不良饮食习惯如过多摄入红肉、加工肉类等、肠道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如果怀疑是肠道肿瘤,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肠镜等检查,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等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

5.盆底肌功能障碍:盆底肌如果出现功能障碍,比如盆底肌松弛或者痉挛,会影响排便过程。女性生育、年龄增长、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导致盆底肌功能障碍。盆底肌松弛时不能有效推动粪便排出,痉挛则会阻碍粪便通过。可以通过盆底肌训练来改善,如凯格尔运动,严重时可能需要就医进行康复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这些对改善排便情况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