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丁型肝炎病毒为一种什么病毒

2025.10.09 17:11

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性RNA病毒,必须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完成复制和传播。该病毒无法独立存在,需要乙型肝炎病毒提供的表面抗原作为外壳,才能感染肝细胞并引发疾病。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会加重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导致更严重的肝脏损伤。

丁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为单链环状RNA,长度约1.7kb,是已知动物病毒中最小的基因组之一。病毒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相似,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垂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感染后潜伏期约为2-8周,临床表现从无症状携带到急性重型肝炎不等。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分为两种类型: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的共感染,以及在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发生的重叠感染。重叠感染通常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快速进展为肝硬化或肝衰竭。诊断主要依靠检测血清中丁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或RNA。

预防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键在于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能有效预防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对于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应避免高风险行为以防止重叠感染。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但疗效有限。慢性丁型肝炎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肝硬化或肝癌的迹象。由于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干预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