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荣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血液内科

血小板没了怎么办

2021.12.09 11:19

血小板没了需根据引起的病因对因治疗,常见的原因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当机体受到感染因素、遗传因素的影响,或因为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很容易诱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疾病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不成熟的巨核细胞增多,同时出现巨核细胞逐渐减少,因此会发生血小板没了的现象。一般需要遵医嘱使用醋酸地塞米松片、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或者静脉输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有利于减少抗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从而达到稳定病情的效果。而对于症状严重者,必要时行脾切除术。

2.白血病。如果患者受到病毒感染或长期接触放射线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发生异常,则很容易诱发白血病。此疾病会抑制正常的造血细胞,导致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一般在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输注血制品,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此外,可根据病情配合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尼洛替尼胶囊等药物,改善病情。

3.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人群因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或长期接触X射线,可引起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其疾病会导致骨髓增生减低或者是重度减低,从而引起血细胞的生成量减少,表现为血小板没了。一般需要遵医嘱对症治疗,比如输注血红蛋白纠正贫血,同时配合酚磺乙胺片、氨基己酸注射液等药物控制出血。必要时还可根据病情选择环孢素软胶囊、十一酸睾酮胶丸等药物,提高疗效。

此外,血小板没了也可能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因素导致,需进一步去医院由专业医生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