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慢性腹泻的药都有什么

2025.02.23 12:28

慢性腹泻的药物有止泻剂、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抗生素、抗炎药、中成药。具体分析如下:

1.止泻剂:止泻剂可通过减少肠道蠕动或吸附肠道内的水分和毒素来缓解腹泻症状。例如洛哌丁胺,能直接作用于肠壁平滑肌,抑制肠道蠕动,延长食物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吸收。蒙脱石散也是常用的止泻剂,具有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同时对消化道黏膜有覆盖能力,可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

2.肠道微生态调节剂:这类药物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这些有益菌在肠道内定植后,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抑制有害菌生长,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从而减轻腹泻症状。还有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其中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屎肠球菌可以消耗肠道内的氧气,创造有利于有益菌生长的厌氧环境,促进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的生长繁殖,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3.抗生素:如果慢性腹泻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如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肠炎等,就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对肠道内的多种细菌有杀菌作用。能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从而达到杀菌、消炎的目的。但抗生素的使用需要谨慎,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避免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腹泻。

4.抗炎药:对于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引起的慢性腹泻,抗炎药是重要的治疗药物。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美沙拉嗪,可以抑制肠黏膜的炎症反应。在炎症性肠病中,肠黏膜会出现免疫反应过度激活的情况,美沙拉嗪能够作用于炎症黏膜,抑制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合成和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形成,从而减轻肠道炎症,缓解腹泻、腹痛等症状。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也可用于中重度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但长期使用会有较多不良反应,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5.中成药:一些中成药对慢性腹泻也有较好的疗效。参苓白术散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其成分中的人参、白术、茯苓等中药可以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减少腹泻的发生。补脾益肠丸也常用于慢性腹泻的治疗,能涩肠止泻、健脾和胃,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肠道的固摄能力,达到止泻的目的。

在使用这些药物治疗慢性腹泻时,应先明确病因,避免盲目用药。如果腹泻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脓血便、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