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路感染后吃药反而流血

2025.07.09 14:15

尿路感染后服药出现流血可能与药物刺激、感染加重或存在其他并发症有关。部分抗生素或消炎药可能对尿道黏膜产生刺激,导致轻微出血。若感染未及时控制或合并尿道损伤、结石等问题,服药后也可能引发血尿。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原因,并及时就医复查。

尿路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尿。服药后流血需考虑多种因素:一是药物副作用,如某些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可能引起尿道黏膜充血;二是感染本身未得到有效控制,炎症加剧导致黏膜破损;三是合并其他疾病,如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或妇科问题如女性经期干扰。部分患者因自行用药或剂量不当,延误治疗或加重病情。医生通常会建议尿常规、超声等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后调整治疗方案。

出现服药后流血应立即停用当前药物,并尽快就医。避免自行更换药物或增加剂量,尤其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治疗期间需多饮水、避免辛辣食物及性生活,减少尿道刺激。记录出血的颜色、频率及伴随症状如发热、腰痛,便于医生准确诊断。长期反复血尿需排查慢性肾病、膀胱病变等潜在问题。遵循医嘱完成疗程,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擅自停药,防止感染复发或耐药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