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贲门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2025.02.23 12:28

胃贲门息肉的引起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刺激。具体分析如下:

1.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的遗传变异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上胃贲门息肉。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有胃贲门息肉或相关消化系统疾病,其亲属发病的风险相对较高。是因为遗传基因可能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过程,导致贲门处的黏膜细胞异常增生形成息肉。对于有遗传倾向的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是很有必要的,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息肉。

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致病菌。感染胃部后,会引发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可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进而在贲门处形成息肉。幽门螺杆菌能够改变胃内的微环境,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增殖。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预防和治疗胃贲门息肉非常重要,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治疗的方法。

3.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时,胃酸和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贲门处经常受到反流物的刺激。胃酸会损伤贲门黏膜,黏膜在反复的损伤-修复过程中,细胞可能发生异常增生,从而形成息肉。患者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抬高床头、避免进食过饱、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等,以减轻胃食管反流的症状。

4.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辛辣、油腻、腌制、烟熏等刺激性食物,或者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都可能对贲门黏膜造成损伤。黏膜在不良刺激下,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细胞容易出现增生性改变,最终发展为息肉。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食等,有助于维护贲门黏膜的健康。

5.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长期使用可能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这些药物会干扰胃黏膜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黏膜的保护作用,使贲门黏膜更容易受到损伤,进而引发细胞增生形成息肉。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用药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积极治疗胃部疾病,减轻胃部负担,有助于降低胃贲门息肉的发生风险。如果出现上腹部不适、吞咽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