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头晕耳鸣该吃什么药

2025.10.20 17:58

头晕耳鸣可能与气血不足、肝阳上亢、肾精亏虚、痰湿阻滞或外感风邪有关。可遵医嘱服用益气养血类药物、平肝潜阳类药物、补肾填精类药物、化痰祛湿类药物或疏风解表类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1.益气养血类药物: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耳鸣,常见药物包括归脾丸、八珍颗粒等。这类药物通过补益气血改善脑部供血不足,缓解症状。需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避免滋腻碍胃。服用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建议饭后温服。疗程通常为2-4周,症状缓解后需调整用量。

2.平肝潜阳类药物:针对肝阳上亢型头晕耳鸣,常用天麻钩藤颗粒、镇肝熄风汤等。药物成分多具清热平肝功效,能降低血压、改善内耳微循环。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变化,避免情绪激动。部分药物含矿物类成分,长期服用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忌辛辣刺激食物,服药时间以早晨为宜。

3.补肾填精类药物:适用于肾精亏虚所致症状,如左归丸、耳聋左慈丸等。此类药物侧重填补肾精,改善耳窍失养。阴虚火旺者需配伍滋阴降火药物。服药期间宜早睡养阴,避免过度劳累。通常需连续服用1-3个月,冬季进补效果更佳。感冒发热时应暂停服用。

4.化痰祛湿类药物:用于痰湿阻滞型头晕耳鸣,如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丸等。通过健脾化痰改善内耳水肿,服药期间需控制水分摄入。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制剂中含糖情况。建议配合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出现口干便秘需减量或停药。

5.疏风解表类药物:对外感风邪引起的突发性头晕耳鸣有效,如川芎茶调散。此类药物多含发散风寒成分,用药3-5天症状未缓解需就医。服药后宜避风保暖,发汗不宜过度。高血压患者慎用辛温解表剂,避免与滋补类药物同服。

出现头晕耳鸣应先明确诊断,避免自行用药。服药期间观察症状变化,记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保持规律作息,控制盐分摄入,避免噪音刺激。眩晕发作时应立即坐下防止跌倒,必要时进行前庭功能检查。长期未缓解需排查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不同体质用药差异较大,中医辨证施治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