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伤口缝合后有出血现象是怎么回事

2024.12.31 08:17

伤口缝合后出血可能是因为局部轻微摩擦、凝血功能稍差、伤口感染、缝合不当、血管破裂未妥善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轻微摩擦:伤口缝合后如果受到衣物等轻微摩擦,可能会导致局部小血管再次破裂出血。这种情况较为常见,通常出血量较少。一般只要避免继续摩擦,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出血会逐渐停止。

2.凝血功能稍差:部分患者本身凝血功能存在一定问题,如血小板数量略低或者凝血因子缺乏。这会使得伤口愈合过程中凝血时间延长,容易出现渗血现象。需要进行凝血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如补充血小板或者凝血因子等。

3.伤口感染:如果伤口被细菌等污染,发生感染,炎症会影响伤口愈合,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出血。此时伤口可能伴有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需要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缝合不当:若缝合时缝线过松,不能有效压迫止血,或者缝合时对合不佳,留有死腔等,都可能导致出血。这种情况需要重新评估伤口,必要时重新缝合。

5.血管破裂未妥善处理:在受伤时如果较大的血管破裂没有被完全结扎或者处理好,缝合后就容易持续出血,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探查止血。

在伤口缝合后的恢复期间,要尽量减少伤口部位的活动,保持伤口周围清洁,避免沾水,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换药,密切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如发现出血、红肿、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