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什么是膀胱灌注

2025.10.11 17:41

膀胱灌注是一种将药物直接注入膀胱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膀胱疾病的局部治疗。通过导管将药液缓慢注入膀胱内,保留一定时间后排出,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膀胱黏膜,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副作用,适用于特定膀胱病变的防治。

膀胱灌注常用于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炎等疾病。在膀胱癌术后,定期灌注化疗药物或免疫制剂可降低复发风险。治疗前需排空膀胱,灌注后需保留药液30分钟至2小时,期间变换体位确保药物均匀接触膀胱壁。常用药物包括卡介苗、丝裂霉素等,具体方案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疗程通常为每周一次,持续数周后调整为每月一次,总疗程可能长达1-2年。

进行膀胱灌注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尿路感染。灌注前4小时应限制饮水,减少尿液稀释药物。治疗后需大量饮水促进药物排出,减少化学性膀胱炎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频、血尿或低热,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若出现持续高热、严重排尿疼痛需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膀胱镜和尿常规,评估疗效及副作用。禁忌症包括活动性尿路感染、膀胱穿孔或妊娠期。患者应避免在灌注后6小时内使用公共卫生间,防止活菌制剂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