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检查

2025.07.23 17:13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检查是诊断由非淋球菌病原体引起的尿道炎症的重要方法。这类尿道炎主要由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与淋球菌性尿道炎相似,但病原学检测结果不同。通过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原体类型,对指导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尿液检测、尿道分泌物涂片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尿液检查通常采用首段尿或中段尿,通过核酸扩增技术检测病原体DNA或R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尿道分泌物涂片经革兰染色后镜检,若未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但存在炎症细胞,可初步提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技术能准确鉴别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病原体,是目前临床常用的确诊手段。部分情况下需结合培养法,但培养周期较长且敏感性较低,通常作为辅助诊断。

检查前需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检测结果。采样前1-2小时内不宜排尿,确保尿道分泌物或尿液中病原体含量充足。检查后若确诊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需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或耐药性产生。性伴侣应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防止交叉感染。日常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定期复查确保病原体清除。出现尿频、尿急、尿道分泌物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减少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