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鼻腔出血如何缓解

2025.10.20 17:58

鼻腔出血时,可采取坐直身体并稍向前倾、用手指捏紧鼻翼压迫止血、用冷毛巾敷前额或鼻梁、避免擤鼻或剧烈运动、保持鼻腔湿润。具体分析如下:

1.坐直身体并稍向前倾:保持直立姿势可降低鼻腔血管压力,减少出血量。头部前倾约15度能防止血液倒流至咽喉,避免误吸或刺激胃部。该姿势需维持10分钟以上,过程中避免仰头或平躺。若出血量较大,可配合其他止血措施同时进行。

2.用手指捏紧鼻翼压迫止血: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软骨部位,持续压迫5-10分钟。力度需适中以确保压迫到出血点,但不可过度用力导致疼痛。若单侧出血可仅压迫患侧,双侧出血则同时捏住两侧。压迫期间用口呼吸,避免提前松开手指检查止血效果。

3.用冷毛巾敷前额或鼻梁:低温可使鼻腔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将毛巾浸冷水后拧至半干,折叠敷于鼻根或前额,每次持续3-5分钟,间隔1分钟更换。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该方法适合配合压迫止血使用。

4.避免擤鼻或剧烈运动:止血后24小时内禁止用力擤鼻、弯腰或剧烈运动,防止已凝固的血痂脱落。打喷嚏时可张口减轻鼻腔压力,咳嗽时用手帕轻捂口鼻。日常活动需放缓动作,尤其避免突然低头或头部剧烈晃动。

5.保持鼻腔湿润:干燥环境易导致黏膜破裂,可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或涂抹少量凡士林。每日早晚清洁鼻腔,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冬季取暖时放置水盆或使用加湿器,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直吹环境。

鼻腔出血后48小时内禁食辛辣刺激食物,观察是否伴随头晕或面色苍白。反复出血或单次出血超过30分钟未止,需立即就医排查潜在问题。日常避免用手抠挖鼻腔,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