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梗塞可分为几种

2025.08.11 14:18

脑梗塞可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心源性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分水岭脑梗塞、其他少见类型脑梗塞。具体分析如下:

1.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主要由大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狭窄导致,常见于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典型表现为突发偏瘫、失语或视野缺损。影像学可见责任血管供血区梗死灶,治疗需结合抗血小板、调脂及血管内干预。

2.心源性脑栓塞:因心脏附壁血栓脱落阻塞脑动脉引起,多见于房颤、瓣膜病或心肌梗死。梗死灶常为多发性或皮层分布,症状突发且较重。需长期抗凝治疗以预防复发,同时处理原发心脏疾病。

3.腔隙性脑梗塞:小穿支动脉闭塞导致,梗死灶直径多小于1.5cm。常见于基底节、丘脑等部位,症状较轻如单纯运动障碍或感觉异常。高血压是主要危险因素,需严格控制血压。

4.分水岭脑梗塞:两支动脉交界区低灌注所致,分为皮质型和内囊型。常见于低血压或严重血管狭窄,表现为肢体无力或意识障碍。治疗需改善灌注并处理血管病变。

5.其他少见类型脑梗塞:包括动脉夹层、烟雾病、血管炎等特殊原因引起。临床表现各异,需结合病史及专项检查确诊,针对性治疗如免疫抑制或手术干预。

脑梗塞急性期需尽早评估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康复阶段应结合功能锻炼与二级预防,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生活习惯调整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