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怎么回事

2024.12.03 11:23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动力不足、胆囊疾病、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影响胃和十二指肠的正常蠕动,导致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能产生多种酶和毒素,这些物质会损伤胃黏膜,使胃黏膜的抵抗力下降,同时干扰胃窦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胃排空延迟,胆汁就容易反流至胃内。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胆汁反流性胃炎,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治疗。

2.胃肠动力不足:当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时,胃排空延迟,胆汁不能正常地从十二指肠向下排空,就会反流至胃。一些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本身就较差,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另外,长期卧床、缺乏运动也可能导致胃肠动力不足。改善胃肠动力可通过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也可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像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

3.胆囊疾病:胆囊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等,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胆囊收缩功能异常时,胆汁的排放节律被打乱,胆汁容易逆流进入胃部。胆囊炎患者胆囊壁增厚、水肿,胆囊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胆结石可能堵塞胆囊管或胆总管,造成胆汁排泄不畅而反流。对于胆囊疾病引起的胆汁反流性胃炎,需要针对胆囊疾病进行治疗,如胆囊炎可采用抗炎治疗,胆结石可能需要手术取石等。

4.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暴饮暴食、进食过多油腻食物、进食过快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增加胃部负担,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和排空功能。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大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当胃不能及时排空时,胆汁就容易反流。暴饮暴食使胃内压力突然升高,也会促使胆汁反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油腻食物等有助于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

5.精神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下,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功能的调节。大脑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和十二指肠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胃肠动力紊乱,胆汁反流。例如,压力大时,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胃的蠕动和排空。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精神压力,如听音乐、做瑜伽等,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改善有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过酸、过甜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同时,要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胃黏膜产生不良影响,加重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症状。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床头,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胆汁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