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是腱鞘囊肿

2024.11.07 15:04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是由于关节囊、韧带、腱鞘中的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

腱鞘囊肿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多发于腕背和足背。其形成原因主要与慢性损伤有关,比如长期反复活动关节,导致肌腱与腱鞘过度摩擦,进而出现炎症、积液,逐渐形成囊肿。患者通常会在局部发现一个缓慢生长的肿物,可伴有疼痛、酸胀感,有时会影响关节活动。如果囊肿较小,且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可能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但若囊肿较大,或伴有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则需要采取治疗措施,如通过挤压使囊肿破裂、穿刺抽液并注入药物,或进行手术切除等。

腱鞘囊肿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如疼痛、肿胀等,还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对于经常进行手部或足部活动的人群,如运动员、手工劳动者等,更要注意预防腱鞘囊肿的发生。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重复一个动作。如果已经出现了腱鞘囊肿,要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在治疗后也要注意休息和康复锻炼,以促进恢复,防止复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很重要,这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对于腱鞘囊肿要重视起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