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大便后出血怎么办

2025.01.05 09:44

大便后出血可先观察出血情况、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肛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出血情况:如果发现大便后出血,首先要观察出血量、颜色以及出血频率等。如果出血量较少,可能是轻微肛裂或者内痔初期,血液颜色鲜红,通常附着在大便表面或者便后滴血。若出血量较多,呈暗红色,或者伴有黏液、腹痛等症状,可能是肠道内部较为严重的疾病,如肠道肿瘤等,这种情况下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2.调整饮食结构:大便后出血可能与便秘或者大便干结有关,此时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等、水果如香蕉、苹果等、全谷类食物。这些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使大便松软,减少对肛门的刺激。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以免加重肠道和肛门的负担,导致出血情况加重。

3.保持肛周清洁:大便后出血容易滋生细菌,保持肛周清洁非常重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避免使用粗糙的卫生纸用力擦拭,防止对肛门造成进一步损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湿厕纸。清洗后保持肛周干燥,也可适当涂抹一些温和、无刺激的护臀膏或者凡士林,保护肛周皮肤,减少感染的风险。

4.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的久坐久站会影响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加重痔疮或者肛裂等疾病,从而导致大便后出血情况加重。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应适当活动,如每隔一小时起身走动几分钟,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平时也可以多进行一些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改善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状况。

5.及时就医:如果大便后出血情况持续存在或者反复出现,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肛门指诊、肠镜等检查手段,准确判断出血的原因。例如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直肠息肉、直肠癌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大便出血,只有明确病因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不要因为害羞或者忽视而延误病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一些疾病的预后非常关键。

如果大便后出血,不要自行盲目用药,以免掩盖病情。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