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引起非血性腹水的原因有哪些

2024.12.03 11:23

非血性腹水可由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腹膜疾病、营养障碍、内分泌疾病等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肝脏疾病: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是引起非血性腹水常见原因。肝硬化时,肝脏结构被破坏,门静脉高压形成,导致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形成腹水。同时,肝功能减退使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也促使腹水形成。患者还可能伴有黄疸、肝掌、蜘蛛痣等表现。治疗主要针对肝脏疾病本身,如抗病毒治疗针对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戒酒酒精性肝硬化等,同时可使用利尿剂减少腹水。

2.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可引发非血性腹水。患者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丢失,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同时,肾灌注不足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腹水。患者常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等症状。治疗上需针对肾病综合征的病因进行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同时限制水钠摄入并合理使用利尿剂。

3.腹膜疾病:腹膜炎是腹膜疾病导致腹水的常见情况。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腹膜炎症,炎症刺激腹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液体渗出到腹腔形成腹水。患者会有腹痛、腹肌紧张、发热等症状。针对腹膜炎,需要明确病因,若是细菌感染,应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4.营养障碍: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时,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水分渗出到腹腔形成腹水。这种情况常见于贫困地区或有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影响营养吸收的患者。患者往往消瘦、乏力,可能伴有贫血等症状。改善营养状况是关键,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必要时可补充白蛋白。

5.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机体代谢。粘多糖在皮下及组织间隙积聚,亲水性强,可吸附大量水分,导致黏液性水肿,也可出现腹水。患者还会有畏寒、乏力、表情淡漠等症状。治疗主要是补充甲状腺激素,随着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腹水情况也会逐渐改善。

在诊断非血性腹水病因时,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判断,不能仅凭腹水这一表现就下结论,同时要注意不同病因可能同时存在,需要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