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治疗小儿积食穴位有什么

2025.09.08 17:11

小儿积食可通过按摩特定穴位缓解,常用穴位包括中脘穴、足三里穴、四缝穴、脾俞穴、天枢穴。具体分析如下:

1.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处,属任脉。按摩此穴能调理脾胃气机,促进消化功能恢复。操作时用拇指指腹顺时针轻柔按压3分钟,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饭前按摩效果更佳,每日可重复2-3次。该穴直接作用于胃部,对缓解腹胀、呕吐有明显效果。

2.足三里穴:在膝盖外侧凹陷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此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作用。用拇指垂直按压至有酸胀感,持续2分钟。长期刺激可增强脾胃运化能力,改善食欲不振。操作时注意避开骨骼突出部位,避免用力过猛。

3.四缝穴:位于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此穴为经外奇穴,专治小儿疳积。用拇指指甲掐按每个穴位10次,至局部发红。操作前需修剪指甲,防止划伤皮肤。该法能迅速缓解积食引起的烦躁不安,促进肠道蠕动。

4.脾俞穴: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脾脏背俞穴。掌心搓热后上下摩擦穴位至发热,每次5分钟。刺激此穴可调节脾脏功能,帮助运化水谷精微。操作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天枢穴:脐旁两寸处,左右各一。属足阳明胃经,是大肠募穴。双手食指同时按压两侧穴位,配合呼吸缓慢加力。此穴能双向调节肠道功能,对便秘或腹泻均有改善作用。饭后1小时操作为宜,避免饱腹时按压。

按摩时需保持环境温暖,手法轻柔缓慢。每次选2-3个穴位交替使用,避免过度刺激。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