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是结肠类癌

2024.11.07 15:04

结肠类癌是一种起源于结肠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

结肠类癌相对少见。从病理特征来看,具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点,细胞形态较为一致,可呈巢状、条索状或腺管状排列。在临床表现方面,早期往往没有特异性症状,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类似结肠炎的表现,随着肿瘤的进展,可能会出现肠梗阻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由于肿瘤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等,导致类癌综合征,出现皮肤潮红、腹泻、喘息、右心瓣膜病变等一系列症状,但在结肠类癌中出现类癌综合征的比例相对较低。

在诊断上,结肠镜检查及活检是重要的手段,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并获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范围、有无转移等情况。结肠类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早期局限性的肿瘤,手术切除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肿瘤发生转移,除了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外,还可能需要结合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其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大小、是否发生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并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晚期患者预后较差。同时,由于结肠类癌相对罕见,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胃肠外科、肿瘤科、病理科等,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