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多发扁平息肉样增生怎么回事

2024.12.03 11:23

胃多发扁平息肉样增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胃部慢性炎症、胆汁反流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后,会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这种细菌可释放多种毒素和酶,破坏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使胃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从而形成扁平息肉样增生。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治疗,以根除幽门螺杆菌,减轻胃部炎症,降低息肉样增生进一步发展的风险。

2.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成员患有胃息肉或者胃部肿瘤等疾病,个体发生胃多发扁平息肉样增生的概率会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可能导致某些基因的突变或者异常表达,使胃黏膜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调控机制出现紊乱,进而促使息肉样增生的形成。对于有遗传倾向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进行相应的干预。

3.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者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对胃黏膜造成持续的刺激和损伤。胃黏膜在反复的损伤-修复过程中,细胞容易发生异常增生,形成扁平息肉样增生。改善饮食习惯是关键,应尽量保持清淡、规律的饮食,避免食用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的食物。

4.胃部慢性炎症: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慢性炎症疾病,会使胃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炎症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会影响胃黏膜细胞的正常代谢,刺激细胞增殖。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能导致胃黏膜局部出现扁平息肉样增生。针对胃部慢性炎症,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炎症的发展,以减少息肉样增生的发生。

5.胆汁反流:胆汁反流至胃内,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刺激会促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扁平息肉样增生。对于胆汁反流的情况,可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减少胆汁反流,同时保护胃黏膜,减轻炎症反应。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要注重营养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当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胃部病变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