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肌肉抽搐应该怎么办

2025.09.11 17:28

肌肉抽搐通常由肌肉过度疲劳、电解质失衡或神经兴奋性异常引起,可通过休息、补充水分和适度拉伸缓解。若频繁发作或伴随其他症状,需就医排查潜在病因。

肌肉抽搐发生时,首先停止当前活动,避免进一步刺激肌肉。轻轻按摩抽搐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肌肉放松。若因运动后脱水或大量出汗导致,及时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如运动饮料或淡盐水,补充流失的钠、钾等矿物质。夜间小腿抽筋常见于缺钙或受凉,可热敷或被动拉伸脚趾向上扳动以缓解痉挛。长期久坐或姿势不良引发的抽搐,需调整生活习惯,定时活动肢体,避免肌肉长时间紧张。

注意区分生理性抽搐与病理性抽搐。单纯疲劳或电解质紊乱引起的抽搐通常短暂,调整后即可恢复。若抽搐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或伴随疼痛、无力、麻木等症状,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代谢异常或药物副作用有关,需尽快就医检查。孕妇、糖尿病患者或服用利尿剂的人群更易出现电解质失衡,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日常预防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及保暖,避免突然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维持固定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