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怎么区分骨折的严重程度

2025.07.23 08:37

骨折的严重程度可通过疼痛感与功能障碍程度、骨折部位与类型、是否伴随神经血管损伤、骨折端移位情况以及愈合时间与并发症风险来区分。具体分析如下:

1.疼痛感与功能障碍程度:骨折后疼痛程度与活动受限情况直接反映损伤轻重。轻度骨折可能仅有局部压痛,而严重骨折会出现剧烈疼痛且完全无法活动。开放性骨折因皮肤破损疼痛更明显,且易感染。关节附近骨折常导致关节僵硬或畸形,影响功能恢复。疼痛持续加重可能提示并发症如骨筋膜室综合征。

2.骨折部位与类型:不同部位骨折危险性差异大。脊柱或骨盆骨折可能危及生命,而四肢骨折相对可控。粉碎性骨折比简单骨折更难愈合,需手术干预。关节内骨折易遗留创伤性关节炎,影响长期功能。儿童青枝骨折因骨骼柔韧性预后较好。

3.是否伴随神经血管损伤:合并神经损伤会出现麻木、肌力下降,需紧急处理避免永久残疾。血管损伤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如肱骨髁上骨折压迫肱动脉。复合伤如颅脑或内脏损伤会大幅增加治疗难度。

4.骨折端移位情况:完全移位骨折需手法复位或手术固定,否则易畸形愈合。成角或旋转移位超过10度可能影响肢体外观与功能。嵌插骨折稳定性较高,但可能被低估延误治疗。

5.愈合时间与并发症风险:严重骨折愈合慢且易出现骨不连或延迟愈合。高龄、骨质疏松患者风险更高。感染性骨折需长期抗炎治疗,甚至多次清创。长期制动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或肌肉萎缩。

骨折后需立即制动避免二次损伤,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过早负重可能影响愈合。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对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饮食需补充蛋白质与钙质,但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促进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