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大便常规血红蛋白阳性是怎么回事

2024.12.03 11:23

大便常规血红蛋白阳性可能是由于消化道出血、食用动物血制品、药物影响、肠道炎症、痔疮等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肿瘤等疾病可能导致消化道黏膜破损出血。血液进入肠道后,血红蛋白会随着粪便排出,从而使大便常规中的血红蛋白呈阳性。对于消化道溃疡患者,通常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肿瘤则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遗传、不良饮食习惯等。患者可能会伴有腹痛、黑便等症状。

2.食用动物血制品:如果近期食用了较多的动物血制品,如猪血、鸭血等,这些食物中的血红蛋白未被完全消化吸收,就会出现在粪便中,导致大便常规血红蛋白阳性。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在停止食用相关食物后,大便常规结果会恢复正常。

3.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肠道功能或导致肠道黏膜损伤,从而引起大便中出现血红蛋白。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出血。长期大量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4.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炎症性疾病,炎症会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进而引起出血。这些疾病的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除了大便常规血红蛋白阳性外,还可能有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5.痔疮:痔疮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导致的。当痔疮破裂时,会引起出血,血液混入粪便中,就会使大便常规中的血红蛋白阳性。患者通常会有便血、肛门疼痛、瘙痒等症状。

在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前,应避免食用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食物和药物。如果大便常规血红蛋白阳性,应结合自身症状,必要时进一步进行检查,如胃肠镜检查等,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