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道感染尿出血是怎么回事

2024.12.05 17:58

尿道感染尿出血主要是因为炎症刺激、尿道结石、尿道损伤、凝血功能异常、泌尿系统肿瘤等。具体分析如下:

1.炎症刺激:

尿道感染时,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尿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黏膜下血管破裂出血。炎症会使尿道黏膜的通透性增加,血管的脆性也增大,在尿液的冲刷等作用下容易出血。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尿道口清洁,增加水分摄入,促进排尿,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尿道结石:

结石在尿道内移动时,会划伤尿道黏膜,引起出血。结石的存在还会阻碍尿液正常排出,容易滋生细菌,加重尿道感染。患者需要就医进行检查,确定结石的大小和位置。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多运动促进排出;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

3.尿道损伤:

如尿道受到外力撞击、器械检查操作不当等都可能损伤尿道。尿道黏膜破损后,在尿道感染的情况下更容易出血。受伤后应避免剧烈活动,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损伤的程度进行相应处理,如轻度损伤可通过保守治疗,如休息、使用止血药物等;严重损伤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4.凝血功能异常:

当身体的凝血功能出现问题时,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即使是轻微的尿道黏膜损伤,也可能导致出血不易止住。这种情况下,除了针对尿道感染进行治疗外,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如血液系统疾病等,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5.泌尿系统肿瘤:

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运丰富,表面的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同时,肿瘤可能导致尿路梗阻,增加尿道感染的风险。一旦怀疑是肿瘤,需要进行全面的泌尿系统检查,如超声、CT等。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等,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憋尿,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饮食上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尿道感染和减少出血的风险。如果出现尿道感染尿出血的情况,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