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婴儿耳朵有血痂怎么办

2025.06.30 16:17

婴儿耳朵出现血痂时,保持清洁避免感染、轻柔清理结痂部位、避免抠挖或用力擦拭、观察是否伴随红肿渗液、及时就医排查潜在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清洁避免感染:用温水浸湿的棉球或纱布轻轻擦拭耳廓周围,动作需轻柔。血痂部位不可使用酒精或刺激性液体清洁,以免损伤皮肤屏障。耳道内部不可自行掏挖,避免将污垢推入更深位置。清洁后保持耳部干燥,减少细菌滋生环境。若血痂周围皮肤发红发热,可能提示感染,需进一步处理。

2.轻柔清理结痂部位:血痂自然脱落前,可用植物油或医用凡士林软化,10分钟后用棉签沿边缘轻拭。切勿强行撕扯,避免造成二次损伤或出血。耳部皮肤薄嫩,反复摩擦可能导致破损。若血痂面积较大或反复结痂,需考虑是否存在湿疹等皮肤问题。

3.避免抠挖或用力擦拭:婴儿耳道狭窄,外力刺激易损伤黏膜或鼓膜。日常护理时仅清洁可见部位,不可将棉签深入耳道。抓挠或摩擦可能加重局部炎症,延长愈合时间。若婴儿频繁抓耳,可佩戴透气护耳罩减少触碰。

4.观察是否伴随红肿渗液:血痂合并黄色渗液、明显肿胀或异味时,可能提示中耳炎或外耳道感染。体温升高或哭闹不安需警惕并发症。记录血痂形成速度及周围皮肤变化,就医时提供详细信息辅助判断。

5.及时就医排查潜在问题:血痂反复出现或持续不愈,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过敏性疾病等。耳道深部出血或听力异常应尽快就诊。医生可能通过耳镜等检查明确病因,针对性处理。

护理过程中需确保婴儿手部清洁,定期修剪指甲。衣物选择柔软材质,减少对耳部的摩擦刺激。避免自行使用药物涂抹,尤其抗生素或激素类软膏需遵医嘱。喂养时调整姿势,防止奶液流入耳道。发现异常表现及时咨询专业医疗人员,不可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