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肾萎缩的概述

2025.07.28 15:37

肾萎缩是指肾脏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状态,可由多种病因导致,如慢性肾脏病、肾动脉狭窄、先天性发育异常等。肾脏萎缩后,其过滤、排泄及内分泌功能均会受损,严重时可能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早期发现并干预对延缓病情至关重要。

肾萎缩的病因复杂多样。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疾病长期未控制,会导致肾单位逐渐破坏,最终引发萎缩。肾动脉狭窄或阻塞造成缺血性肾病,也可能引起肾脏体积缩小。先天性肾发育不良、长期尿路梗阻或反流性肾病等均可导致结构异常。临床表现因病因和病程而异,常见症状包括乏力、水肿、高血压及尿液异常,但早期可能无明显不适,需通过影像学如超声、CT和肾功能检查确诊。

肾萎缩的防治需结合病因和病程综合管理。控制基础疾病是关键,如严格管理血压、血糖,避免肾毒性药物使用。饮食上需限制蛋白质和盐分摄入,减轻肾脏负担。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影像学变化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若已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需考虑透析或肾移植。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感染等加重肾损伤的因素,并遵医嘱规范治疗,以最大限度保护残余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