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疮疡的血常规变化

2024.11.05 14:42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其血常规变化有一定的特征。一般来说,在疮疡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常规往往会出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的改变。

在疮疡初期,如果是阳证疮疡,多由热毒蕴结所致。此时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这是因为细菌等病原体入侵人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会加速生成白细胞,其中中性粒细胞作为主要的吞噬细胞,会率先迁移到感染部位,以吞噬病原体,所以其在血液中的比例会升高。随着疮疡的发展,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加剧,白细胞计数可能会进一步升高。而如果是阴证疮疡,可能由于机体正气不足,气血凝滞,其血常规的变化相对不典型,白细胞总数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可能仅有轻度的变化。

在疮疡的恢复期,如果治疗得当,炎症逐渐消退,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会逐渐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回落到正常范围。这表明机体的感染得到控制,免疫系统的应激状态逐渐缓解。如果疮疡出现了变证,如转为全身性的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血常规会出现更为复杂的变化,除了白细胞的异常升高外,还可能出现血小板的减少等情况,这是因为败血症时,细菌及其毒素会对全身的血管内皮细胞、骨髓造血功能等产生广泛的损害,影响到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平衡等多种生理过程。疮疡的血常规变化与疮疡的证型、病程发展密切相关,对临床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