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腹内疝是什么病

2024.11.07 15:03

腹内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膜或肠系膜的正常或异常孔道、裂隙离开原有位置进入腹腔内其他解剖间隙的疾病。

腹内疝的发生主要与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解剖结构异常有关。先天性因素如腹膜鞘状突未闭、肠系膜发育异常等;后天性因素包括腹部手术或创伤后形成的粘连、腹腔内炎症导致的组织结构改变等。当腹内疝形成后,疝入的脏器可能会发生嵌顿、绞窄,从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如剧烈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肠管缺血坏死、穿孔,甚至危及生命。

在临床上,腹内疝并不常见,但因其症状容易与其他腹部疾病混淆,所以诊断存在一定难度。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来综合判断。对于高度怀疑腹内疝的患者,应尽快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复位、解除梗阻、修复缺损等。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目的是恢复肠道的正常解剖位置和通畅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相应的护理和支持治疗。对于存在腹内疝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腹部手术史者,应注意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进行腹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腹内疝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和及时诊治的疾病,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