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脏房颤应该怎么办

2025.03.07 20:05

心脏房颤应积极就医明确诊断、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射频消融术、控制心率或节律、预防血栓栓塞、调整生活方式。具体分析如下:

1.积极就医明确诊断:心脏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需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干预,避免病情恶化。医生会根据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2.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射频消融术:药物治疗是心脏房颤的基础,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对于药物效果不佳或无法耐受的患者,可考虑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技术消除异常电活动,恢复心脏正常节律,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3.控制心率或节律:心脏房颤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控制心率或节律。控制心率主要通过药物减慢心室率,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控制节律则通过药物或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降低血栓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症状、并发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

4.预防血栓栓塞:心脏房颤患者易发生血栓栓塞,尤其是脑卒中。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调整剂量,避免出血风险。对于无法耐受抗凝药物的患者,可考虑左心耳封堵术。

5.调整生活方式:心脏房颤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控制体重。饮食方面,应低盐低脂,多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同时,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体检,监测心脏功能。

心脏房颤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应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通过规范用药、定期复查、调整生活方式,大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对于病情复杂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指导,避免延误治疗。同时,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共同应对疾病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