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是脊柱结核

2025.07.29 15:21

脊柱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脊柱感染性疾病,通常表现为脊柱骨骼的破坏和周围软组织的炎症。该病主要影响脊柱的椎体,导致椎体的溶解、变形,甚至可能引发脊柱畸形和神经损伤。脊柱结核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结核病高发地区。

脊柱结核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有关,通常是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从肺部或其他部位扩散到脊柱。早期症状可能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和夜间出汗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脊柱畸形、脊髓压迫和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确诊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或MRI,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痰液检查。治疗上,抗结核药物是主要手段,通常需要长达6个月至1年的药物治疗,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以减轻脊髓压迫或修复脊柱结构。

在脊柱结核的管理中,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对于已经出现脊柱畸形或神经损伤的患者,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也是恢复功能的重要环节。脊柱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病情加重或引发其他并发症。定期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进展和治疗方案的调整,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脊柱结核是一种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疗团队,争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