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肺结核病究竟是怎么得的

2025.10.09 17:11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当带有结核菌的飞沫被吸入肺部后,细菌在免疫力低下时可能突破防御系统,引发肺部感染。感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数量、毒力及人体免疫状态,部分感染者可能终身不发病,称为潜伏性结核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含菌飞沫,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密切接触、通风不良的环境或免疫力受损如HIV感染、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显著增加发病风险。细菌最初在肺泡繁殖,随后通过淋巴或血液扩散,形成原发感染灶。若免疫系统无法控制,细菌活跃增殖会导致肺部组织坏死,形成空洞,出现咳嗽、咯血、低热等症状。

预防肺结核需重视早期筛查与隔离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应佩戴口罩,避免随地吐痰,保持室内通风。接种卡介苗可降低儿童重症风险,但对成人保护有限。接触感染者后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干扰素释放检测,潜伏感染者可通过预防性用药降低发病概率。出现持续咳嗽、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需联合多种抗生素,避免耐药性产生。增强体质、均衡营养对维持免疫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