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放射性疼痛是如何发生的

2025.09.30 16:08

放射性疼痛是由于神经受到刺激或损伤后,疼痛信号沿神经传导路径扩散至远离原发病灶的部位。这种疼痛并非原发病灶直接引起,而是神经传导异常导致的牵涉性痛感,常见于内脏疾病或神经根受压等情况。

放射性疼痛的发生机制与神经解剖结构密切相关。当内脏器官或深层组织出现病变时,疼痛信号通过交感神经或脊神经后根传入脊髓。由于脊髓节段存在神经纤维的汇聚现象,大脑可能将信号误判为来自同一节段支配的体表区域,从而产生牵涉痛。例如,心肌缺血时疼痛可放射至左肩或左臂,胆囊炎可能引起右肩部疼痛。神经根受压或炎症也可能导致疼痛沿神经支配区域放射,如腰椎间盘突出引发坐骨神经痛,疼痛可从腰部延伸至下肢。

识别放射性疼痛需注意原发病灶与疼痛区域的关联性。临床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结果,避免误诊为局部病变。治疗应针对原发疾病,如控制感染、解除神经压迫或改善血液循环。镇痛药物或神经阻滞可缓解症状,但需谨慎使用以避免掩盖病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放射痛时,应及时就医,排除严重疾病如心梗、肿瘤或脊柱病变。日常生活中需避免过度劳累或姿势不良,减少神经刺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