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黄疸肝炎是为什么

2025.08.27 08:31

黄疸肝炎是由于肝功能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肝细胞炎症引发胆汁排泄障碍、胆管阻塞影响胆汁流动、溶血性疾病增加胆红素生成、遗传代谢缺陷干扰胆红素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肝功能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肝脏是处理胆红素的主要器官,当肝细胞功能受损时,摄取、结合或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下降,未结合的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引发黄疸。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情况。

2.肝细胞炎症引发胆汁排泄障碍:肝炎导致肝细胞肿胀或坏死,压迫肝内胆管,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反流入血,造成结合胆红素升高。此时常伴随皮肤瘙痒、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

3.胆管阻塞影响胆汁流动:胆管因结石、肿瘤或炎症狭窄时,胆汁淤积在肝内,胆红素逆流入血。阻塞性黄疸的特征是大便颜色变浅,血液中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4.溶血性疾病增加胆红素生成:红细胞大量破坏时,释放的胆红素超过肝脏处理能力,未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堆积。此类黄疸通常不伴转氨酶显著升高,但可能引发贫血。

5.遗传代谢缺陷干扰胆红素处理:某些先天性疾病如吉尔伯特综合征,因肝细胞内酶活性不足,胆红素结合过程受阻,表现为轻度慢性黄疸,多在疲劳或感染后加重。

出现黄疸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饮食需清淡,减少脂肪摄入以减轻肝脏负担。密切观察尿液和大便颜色变化,配合医生完成肝功能、影像学等检查。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禁止饮酒及使用损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