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怎样鉴别

2025.08.11 14:18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史特点、意识状态变化、神经系统体征进行鉴别。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表现: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常见于头部外伤后,症状进展迅速,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躁动不安或嗜睡。部分病例可能出现瞳孔不等大或偏瘫,严重时迅速陷入昏迷。头痛多呈持续性且难以缓解,呕吐多为喷射性,与颅内压增高直接相关。

2.影像学特征:头部CT是首选检查,典型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常伴有脑组织受压移位或中线结构偏移。血肿范围较广,可跨越颅缝但不跨越硬脑膜附着处。CT还能显示合并的脑挫裂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鉴别提供依据。

3.病史特点:多数有明确头部外伤史,尤其是减速性损伤或对冲伤。受伤后症状多在数小时内迅速加重,部分病例存在中间清醒期,但持续时间较短。询问病史需关注受伤机制、意识变化过程及是否合并酒精或药物使用。

4.意识状态变化:意识障碍是重要鉴别点,常表现为进行性恶化,从嗜睡、昏睡到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快速下降提示病情危急。部分病例因脑干受压出现去大脑强直或呼吸节律异常,需紧急处理。

5.神经系统体征:常见单侧肢体无力或偏瘫,与血肿对侧运动区受压有关。瞳孔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提示同侧动眼神经受压,为脑疝征兆。部分病例出现病理反射阳性或癫痫发作,需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判断。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病情凶险,早期识别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需尽快完成,避免延误手术时机。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警惕脑疝发生。治疗需多学科协作,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或保守方案。预后与就诊时间及血肿量密切相关,及时干预可改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