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伟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剖宫产出血怎么办

2025.04.10 08:07

剖宫产出血需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补充血容量、使用药物控制出血、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剖宫产出血时,首要任务是迅速止血。可以通过压迫止血、缝合出血点或使用止血钳等方法控制出血。医护人员需迅速判断出血部位,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失血过多。同时,保持手术区域清洁,防止感染。

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出血过程中,需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可能提示失血过多,需立即采取措施。监测血氧饱和度,确保组织供氧充足。必要时进行心电图监测,评估心脏功能。

3.补充血容量: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时,需及时补充液体和血液制品。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晶体液或胶体液,维持循环稳定。根据失血量,输注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纠正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补充血容量时需注意输液速度和量,避免过度负荷。

4.使用药物控制出血:药物在控制剖宫产出血中起重要作用。可使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抑制纤溶系统,促进凝血。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补充凝血因子或使用抗纤溶药物。

5.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当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干预。可通过子宫动脉结扎、子宫压迫缝合或子宫切除术等方法控制出血。手术干预需根据出血原因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方式,确保止血效果的同时尽量保留子宫功能。

剖宫产出血是严重并发症,需多学科协作处理。预防措施包括术前评估出血风险、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医护人员需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及时识别和处理出血,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