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有垂体性尿崩该怎么治疗

2025.09.30 16:08

垂体性尿崩症的治疗需针对病因及症状综合干预,核心目标是纠正多尿、烦渴及电解质紊乱。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替代、病因管理及生活方式调整,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因制定。

垂体性尿崩症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激素替代。去氨加压素DDAVP为一线药物,可通过口服、鼻喷或注射补充抗利尿激素,有效减少尿量并改善口渴症状。若为继发性病因如肿瘤、外伤或炎症,需同步处理原发病,例如手术切除垂体肿瘤或控制感染。部分轻度患者可通过调整饮水习惯缓解症状,但需严格监测血钠水平,避免低钠血症或脱水。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尿渗透压、血钠及肾功能,防止药物过量导致水中毒。去氨加压素使用需个体化调整剂量,夜间用药需谨慎,以免夜尿减少引发水肿。患者应随身携带疾病标识卡,便于突发状况时及时救治。日常需保持适度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低渗液体,同时限制高盐饮食以减少肾脏负担。若出现头痛、嗜睡或意识模糊等异常,需立即就医排查电解质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