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道瘘是怎么回事

2024.10.21 14:12

尿道瘘是指尿道与周围组织或器官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导致尿液不经正常尿道排出。其病因主要包括手术创伤、分娩损伤、外伤、感染、尿路结石。具体分析如下:

1.手术创伤:尿道瘘可能是由于盆腔或泌尿系统手术操作不当导致的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如果损伤到尿道及其周围组织,可能会形成尿道瘘。建议,包括在手术中仔细操作,避免损伤尿道及其周围组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发现尿道瘘,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分娩损伤: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可能会对母亲的泌尿系统造成压迫和损伤,导致尿道瘘。为预防分娩损伤导致的尿道瘘,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评估胎儿大小和分娩方式;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产程,避免过度用力,减少分娩损伤。

3.外伤:外力撞击或穿透性损伤可能导致尿道及其周围组织损伤,进而形成尿道瘘。预防外伤导致的尿道瘘,应注意加强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在受伤后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治疗。

4.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导致尿道炎症、水肿,严重时可能形成尿道瘘。预防感染导致的尿道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尿路感染;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5.尿路结石:尿路结石可能导致尿路阻塞,尿液在局部积聚,引发感染和炎症,进而形成尿道瘘。预防尿路结石导致的尿道瘘,应注意饮食调整,减少结石形成;定期体检,发现结石及时治疗。

尿道瘘的病因多种多样,治疗和预防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泌尿系统,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感染。一旦出现尿道瘘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同时,加强产前检查、提高手术技巧、加强安全意识等,也有助于降低尿道瘘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