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憋尿久了尿液变褐色原因是什么

2024.12.16 16:52

憋尿久了尿液变褐色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尿液在膀胱内滞留时间过长,导致尿液中的成分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尿液的颜色通常是浅黄色或透明,主要由尿胆素等色素决定。当尿液长时间未排出,水分会被膀胱吸收,导致尿液浓缩,浓缩后的尿液中尿胆素的浓度增加,从而使尿液呈现出较深的颜色,甚至变为褐色。尿液中可能还会含有其他成分,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这些成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导致尿液颜色的变化。

在憋尿的过程中,尿液的成分不仅是水和尿素,还包含了体内代谢产生的各种废物和毒素。当尿液在膀胱中停留过久,细菌可能会滋生,导致尿液中出现细菌和白细胞,进而引发尿路感染等问题。尿液的颜色变化也可能与饮食、药物或健康状况有关,例如某些食物如甜菜、黑莓或药物如某些抗生素会影响尿液的颜色。若尿液呈现褐色,且伴随有其他症状,如疼痛、异味或频繁排尿等,可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需及时就医。

在日常生活中,憋尿并不是一个健康的习惯,长期憋尿可能导致膀胱功能下降,甚至引发尿路感染、肾脏问题等。建议大家在感到尿意时及时排尿,避免长时间憋尿。保持良好的饮水习惯,确保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有助于稀释尿液,保持尿液的正常颜色和成分。如果发现尿液颜色异常,特别是褐色,并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咨询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同时,注意饮食的均衡,避免过量摄入可能影响尿液颜色的食物和药物,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