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肝病性低血糖是什么病

2025.08.20 16:10

肝病性低血糖是指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血糖水平异常降低的一种病理状态。肝脏在糖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负责储存和释放葡萄糖。当肝脏受到疾病影响时,可能无法有效地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从而引发低血糖现象。

肝病性低血糖常见于各种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在这些情况下,肝脏的合成和代谢功能受到损害,导致糖原储备减少,无法在需要时释放足够的葡萄糖。肝脏的解毒功能减弱,可能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进一步影响代谢。患者在经历饥饿、剧烈运动或其他应激状态时,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如乏力、头晕、出汗、心悸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意识丧失或昏迷。由于肝病性低血糖的发生与肝脏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上需要通过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

在管理肝病性低血糖时,首先需要明确病因,针对原发性肝病进行治疗,以改善肝脏功能。饮食调节也是重要的一环,建议患者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避免长时间空腹,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尤其是复杂碳水化合物,有助于提供持久的能量。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能够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也有助于降低低血糖的风险。对于严重的低血糖症状,及时就医和接受专业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肝病性低血糖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肝脏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