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质疏松多见于什么人群

2025.07.23 08:37

骨质疏松多见于中老年人、绝经后女性、长期缺乏运动者、营养不良人群、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者。具体分析如下:

1.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量逐渐流失,骨密度下降,骨骼脆性增加。人体在30岁左右达到骨量峰值,此后骨质流失速度加快,尤其是50岁后更为明显。钙吸收能力减弱、成骨细胞活性降低是主要原因。

2.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对骨骼具有保护作用,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骨量流失速度显著加快,5-10年内可能丢失20%-30%的骨量。这一阶段女性骨质疏松风险是同龄男性的4倍。

3.长期缺乏运动者:骨骼生长需要力学刺激,长期久坐或卧床会导致骨量减少。运动不足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重建失衡。适量负重运动如步行、跳跃可刺激骨形成,反之则加速骨质流失。

4.营养不良人群:钙、维生素D、蛋白质等摄入不足直接影响骨基质合成。钙是骨骼主要成分,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长期缺乏会导致骨软化或骨质疏松。低体重人群因骨负荷小,骨密度通常更低。

5.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者:这类药物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促进破骨细胞生成,同时减少肠道钙吸收。连续使用3个月以上即可导致骨量快速流失,剂量越大风险越高。

骨质疏松早期无明显症状,建议定期检测骨密度。饮食需均衡,适当增加乳制品、豆制品摄入。避免过度节食或偏食,戒烟限酒。运动选择负重项目,如太极拳、慢跑。用药需遵医嘱,必要时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