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得了胃肠瘘怎么办

2025.01.07 20:08

胃肠瘘的处理包括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充分引流、手术治疗、对症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控制感染:感染是胃肠瘘的常见并发症,需积极控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对瘘口周围皮肤和组织进行清洁护理,防止感染扩散。局部可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清除渗出物,保持清洁干燥,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为瘘口的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2.营养支持:胃肠瘘患者由于消化液丢失和营养吸收障碍,易出现营养不良。可采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相结合的方式。早期可能需要肠外营养,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物质,满足机体代谢需求。当肠道功能部分恢复时,应尽早开展肠内营养,如通过鼻饲管或空肠造瘘管给予要素饮食,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3.充分引流:有效的引流是治疗胃肠瘘的关键。通过放置引流管,将瘘出的消化液引出体外,减少对周围组织的腐蚀和感染。引流管的位置要合适,确保能够充分引流。同时,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出血、感染加重等情况。定期更换引流装置,保持引流的通畅性。

4.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经保守治疗无效、瘘口长期不愈合或存在特殊病因如肿瘤、肠道畸形等胃肠瘘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瘘口修补、肠段切除吻合等。但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需要在患者全身情况稳定、感染得到控制、营养状况改善后进行,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5.对症处理: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进行相应处理。如疼痛明显时可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但要避免影响病情观察。如果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要及时进行纠正,监测血电解质水平,补充缺失的电解质。对于发热患者,要积极寻找发热原因,如感染、吸收热等,并给予相应的降温措施。

胃肠瘘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影响瘘口愈合或导致引流管移位。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如出现腹痛加剧、发热不退、引流液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