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怎么回事

2025.03.05 16:30

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学表现,指的是鳞状上皮细胞在局部区域过度增生,形成乳头状结构。这种增生通常发生在皮肤、口腔、食道、宫颈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可能与慢性炎症、感染、机械刺激或某些病毒感染有关。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病变,但仍需警惕其潜在恶变的可能性。

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的具体病因较为复杂,常见因素包括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局部摩擦或损伤等。例如,口腔黏膜的乳头状增生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或不良修复体刺激有关;宫颈部位的乳头状增生则可能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病理学上,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排列成乳头状结构,表面可能伴有角化过度或不全角化。临床表现因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可能表现为局部肿块、粗糙感、出血或分泌物增多等。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明确病变性质。

对于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的处理,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变性质采取相应措施。若为良性病变且无明显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若存在明确诱因,如HPV感染或慢性刺激,需积极去除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可疑恶变或病变范围较大的情况,建议及时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局部长期刺激,戒烟限酒,定期进行相关部位的筛查。若发现异常症状,如局部肿块迅速增大、出血或疼痛等,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