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什么

2025.08.19 16:16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指在妊娠期间,孕妇感染了病毒性肝炎病毒,常见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这种情况不仅对孕妇的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对胎儿的发育和出生后健康产生影响。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各不相同,妊娠期间的免疫系统变化可能使孕妇更容易受到感染或加重病情。

在妊娠期间,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可能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不同类型的肝炎对妊娠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可能在分娩时将病毒传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感染。而丙型肝炎的传播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密切监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孕妇的健康状况、肝功能以及胎儿的发育情况,通常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病毒载量监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情况下,孕妇应特别注意定期产前检查,确保肝功能正常,并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饮食方面,建议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肝脏负担。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于乙型肝炎孕妇,建议在分娩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孕妇在分娩后应继续接受定期检查,确保自身和婴儿的健康。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需要密切关注和科学管理,以保障母婴的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