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风寒湿痹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风寒湿痹是中医学对一类因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关节肌肉疼痛疾病的统称。这类病症主要表现为关节酸痛、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常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医理论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风寒湿痹的形成与外界环境、体质因素密切相关。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或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时,风寒湿邪易乘虚而入。寒邪主收引,风邪善行数变,湿邪重浊黏滞,三者结合可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闭阻。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关节冷痛、肿胀麻木、晨僵、阴雨天加重等。中医治疗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主,常用方剂如独活寄生汤、防风汤等,配合针灸、艾灸等外治法温通经络。现代医学认为,这类疾病与免疫异常、感染等因素相关,但中医更强调内外因结合的整体调理。

预防风寒湿痹需注意避风寒、防潮湿,尤其关节部位避免直接受凉。饮食宜温补,适量食用生姜、羊肉等温热食物,忌生冷油腻。适度运动可促进气血流通,但需避免过度劳累或大汗后吹风。症状明显时需及时就医,不可自行滥用止痛药或激素类药物。慢性患者可坚持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以扶助阳气。治疗期间需保持情绪舒畅,因情志不畅易加重气血瘀滞。冬季或梅雨季节可提前佩戴护膝、护腕等防护用具,减少邪气侵袭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