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跑步后胫骨疼痛是怎么回事

2025.01.02 14:38

跑步后胫骨疼痛可能是由运动强度突然增加、跑步姿势不正确、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应力性骨折、下肢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运动强度突然增加:运动强度突然加大,胫骨周围的肌肉、肌腱等组织无法适应,会产生过多的乳酸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这种情况下,胫骨本身结构未受严重损伤。通常在逐渐降低运动强度,给身体适应的时间后,疼痛会逐渐缓解。

2.跑步姿势不正确:错误的跑步姿势,如脚着地方式不当过度内旋或外旋、步幅过大等,会使胫骨承受异常的压力。长期如此,胫骨周围的软组织受力不均,容易引发疼痛。调整跑步姿势,例如采用正确的脚着地方式一般推荐前脚掌或全脚掌着地,缩小步幅,可减轻胫骨压力,缓解疼痛。

3.胫骨疲劳性骨膜炎:长时间、高强度的跑步,胫骨表面的骨膜反复受到牵拉、摩擦等刺激,引发炎症。这是一种过度使用性损伤,骨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等症状。减少跑步量,进行适当的休息,配合热敷等物理治疗有助于恢复。

4.应力性骨折:如果跑步的压力持续作用于胫骨,超过了胫骨的承受能力,就可能导致应力性骨折。这是比较严重的损伤,胫骨内部结构出现断裂。需要及时就医,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可能需要固定或手术治疗。

5.下肢血管疾病:下肢血管疾病如静脉曲张、动脉栓塞等,会影响下肢的血液循环。跑步时,由于肌肉对血液供应需求增加,而血管疾病导致供血不足,胫骨周围的组织缺氧、缺血,从而引发疼痛。针对血管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是缓解疼痛的关键。

在跑步时,要选择合适的鞋子,做好热身和拉伸运动。如果胫骨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应及时停止跑步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