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受寒怎么办

2025.01.22 14:21

胃受寒可通过喝温水、热敷、饮食调理、服用药物、艾灸等方式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喝温水:喝温水能够温暖胃部,缓解胃受寒引起的不适。温水可以促进胃部血液循环,减轻胃部痉挛。当胃部受寒时,胃黏膜处于应激状态,温水能起到舒缓作用。一般建议饮用30-50℃的温水,每次200-300mL,少量多次饮用,这样既不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又能逐渐温暖胃部,改善胃寒的症状。

2.热敷:热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使用热水袋或者热毛巾敷在胃部。热敷能够直接将热量传递到胃部,使胃部肌肉放松,改善胃部的血液循环。一般热敷时间为15-20分钟,温度以感觉温暖舒适但不烫为宜。热敷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尤其是皮肤感觉不灵敏的人群更要小心。

3.饮食调理:饮食上选择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对改善胃受寒很重要。例如小米粥,小米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熬成粥后易于消化吸收,能够温暖脾胃。还有生姜,生姜性温,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煮生姜水饮用或者在做菜时适当多放些生姜。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如冷饮、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加重胃部的负担,不利于胃寒的恢复。

4.服用药物:如果胃受寒症状较为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比如香砂养胃丸,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胃寒引起的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还有附子理中丸,对于脾胃虚寒有较好的调理作用。但药物的使用一定要遵循医嘱,不能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5.艾灸:艾灸对于胃受寒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以起到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功效。艾灸时要注意艾条与皮肤的距离,避免烫伤皮肤。一般每个穴位艾灸10-15分钟,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艾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在处理胃受寒的情况时,要避免再次受寒,如避免吹冷风、喝冷饮等。同时,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胃部功能的恢复。如果胃受寒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应及时就医。